江苏清潭三社区 王瑛

时间:2013-08-02

评论0  转发  收藏  字号:T|T
来源:中国江苏网

  “原本打算干三年就回家照顾智障的大儿子,没想到一干就是13年,我离不开居民,居民更离不开我。”面对记者的采访,江苏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清潭三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王瑛羞涩地笑着说。

  清潭三社区是常州市的一个敞开型的老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基础设施较差,现有居民8000多人,其中以老年人居多,管理起来也相对繁琐。永红街道年年都曾想着改善社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可总会遇到些意想不到的难题。2000年8月,王瑛来到清潭三社区开始社区工作,从此以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提起王瑛,社区里每位居民都竖起了大拇指,交口称赞。

  而刚开始社区工作时,王瑛的早出晚归也曾让家人心疼和不理解,王瑛的老母亲每天跑到社区楼下教训王瑛,逼她放弃社区工作,回家好好照顾生病的儿子。可王瑛始终放不下社区的居民们,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负担,为居民解决了一桩又一桩的“疑难杂症”。她说,“我和居民互相帮助,有时候他们让我很感动,正因为他们,我才有动力继续干下去。”

  “王瑛书记就是我自家的女儿”

  如何管理好清潭三社区这个老小区,曾让刚到任的王瑛思量许久。经过调查,王瑛得知清潭三社区共有155位空巢老年人,55户独居空老人。结合这一特点,王瑛最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照顾孤寡老人上。为了给老人们提供多渠道、全方个性化的服务,王瑛组建了“红枫爱心暖巢社”。由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邻里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组成。“早看窗帘、晚看灯、每天敲门问一问,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免老人发生意外。”王瑛说。

  虽说有了“红枫爱心暖巢社”,但是对一些孤寡老人的照顾,王瑛始终放不下心,都是亲力亲为。谈起这些,家住108幢302室的许丽芬老人一下子拉住了记者,激动地说了起来:“我家对面203室有个孤寡残疾老人,王书记对他的照顾,一点一滴的我都看在眼里了。”

  这位孤寡残疾老人名叫张祖彭,70多岁,因高血压引起半身瘫痪,一直由9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他们母子俩也是王瑛重点看护的对象。几年前,老母亲突然去世在家,王瑛打电话通知张祖彭的姐妹处理后事,却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王瑛自掏腰包解决了张母的丧事,由于张祖彭的姐妹不愿照顾他,王瑛只得将张祖彭送到常州市最好的一家养老院——德安医院,并每月支付费用。“张祖彭说不了话,可每次见到王书记,他就哭得很伤心。”许丽芬说,王书记做的这些,邻居们都记在了心里,如果没有王书记,张祖彭不知道会怎么样。

  已届米寿之年的田振山老人是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后辗转落户在清潭三社区,他和老伴膝下无子,就在他们苦恼晚年无人照顾的时候,王瑛带着社区工作者来到了老两口的家。除了对老人嘘寒问暖、陪老人聊天、逢年过节组织老人聚餐等,还让社区保健医生定期上门量血压听心律。

  “事无巨细,往往我们自己还没想到的,王书记和她的社区工作者已经着手料理了,而且分文不取。”田振山老人指着五斗柜上摆放的金婚照说,“这就是社区带我们去拍的,那天王书记专门包了一辆面包车,把我们几对老人带到照相馆,头一回穿这样的婚纱和礼服,比当初在乡下结婚时穿戴的大红衫裙可好看多了!”在田振山老俩口的眼里,王瑛就是“自家的女儿”。

  盛夏,走进清潭三社区,社区广场欢声笑语,两旁的红枫树上知了声不断,老人们三五成桌的在树荫下打牌下棋、女人们坐在凉亭里摇着扇子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围着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开心玩耍。“你恐怕难以想象,10年前,这里蚊蝇成群、杂草丛生。”社区居民廉荣兴告诉记者,这个社区广场曾经雨天一片沼泽,晴天一层灰。

  10年前的一天,有居民向王瑛反映小区太落后,一点活动的地方都没有,太“蹩脚”了。王瑛听后心想,做好这件事,不仅可以改善小区环境,还可以赢得民心,赢得团结。在得到街道的批准后,王瑛到处集资。“王书记简直就是求爹爹拜奶奶的到处去相关企业谈,把我们居民的疾苦告诉他们。”廉荣兴说,最终王瑛谈回了5万元的建设资金。

  而要建设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广场,这仅有的5万元确实不算多,“我们都认为这点钱肯定建不成,好多人都等着看笑话呢。”廉荣兴告诉记者,让大家想不到的是,为了节省开支,王瑛端着锅到工地上为工程队烧饭,在材料验收时,王瑛一块块地认真数,深怕少了什么。“就跟她自己家装修一样,盯着工人认真干活,不浪费一点原材料。”不仅如此,王瑛担心材料丢失,每天夜里都要来到广场上数一遍,确认安全了才放心回家休息。

  看着王瑛书记如此劳心劳力,当初一些不理解,甚至等着看笑话的居民也转变了态度,“他们事后一旦明白我的苦心,都会来给我道歉,还成为社区工作的支持者,这让我很感动。”王瑛说。

  社区广场建好后,王瑛还组织社区15支文艺团队在社区广场上为居民演出,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为营造“学在广场、美在广场、乐在广场”的浓浓氛围,王瑛又积极与社区共建单位联系,新建了长12米开设24个窗口的文化长廊,增加了130多平米的多功能活动室。如今,文化广场已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我要当称职的社区干部”

  王瑛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先天痴呆,生活不能自理,27年来,王瑛每天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他,自从来到社区工作,对于大儿子的照顾也少了起来。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王瑛每天早出晚归,整天见不着人影,就连节假日也在外奔波。家人对此很不能理解,老母亲更是每天跑到社区楼下,指着王瑛就骂。“骂我傻,自己的儿子都不管了,而且老人家也知道社区主任的工作很难做,做好做不好都要被骂。”

  王瑛说,她对大儿子是愧疚的,可她知道,社区有更多像她儿子那样的残疾人,“我要为他们工作,我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我要当一名称职的社区干部。”王瑛告诉自己她最能理解母亲照顾孩子的心,2002年,当得知社区大部分的学生放学无处可去的情况后,她立刻办起了“四点半课堂”。

  “我们社区有很多的外来工家庭,孩子3点半放学后就无处去,在外面遇到坏人就不好了。”王瑛还请来了大学生辅导学生写作业、义务教课。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四点半课堂”已经发展成10多个教室、60多个孩子,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受到广泛欢迎。(记者 韦轶婷)

志愿者服务
分享到:
您看完本文后的心情:
中国社区网社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