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贵州道真县旧城镇槐坪村楠木湾村级公路,就会看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在清理公路塌方的沙石,他不是养护工,他是这条马路维修的长期义工,因为他在这条路上倾注得太多,太多……,他就是楠木湾村民公认的好组长黄加堂老人。1948年10月15日出生于楠木湾的黄加堂,是当地村民组长,因带领村民修路负债累累,如今的他只能与其多病的老伴相依为命,儿子、儿媳都到外地打工挣钱,来偿还修路、修桥的集资贷款。而他却整日留在路上维修,有很多人都问他究竟为了什么?他带着倦容却总是笑而不答。事情要从2008年说起……
楠木湾位于道真县旧城镇东南部,与槐坪村委所在地遥遥相望,一条溪流从中间流过,汇入芙蓉江中。只要下雨,楠木湾的孩子就只能望“洪”兴叹,因此楠木湾的孩子一到汛期就无法正常上课,导致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加之从楠木湾到溪流的道路崎岖难行,滑坡频繁,每次孩子上学,家长总是提心吊胆,直到放学孩子回家,一颗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正因为楠木湾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所以没有可规模发展的农业产业,当地的农户主要靠到15公里以外的老鹰关煤矿上挖煤务工贴补家用,所以村里的女孩都不愿意嫁到楠木湾。
2008年9月的一天,楠木湾的村民为了送自己的孩子上学,险些葬身洪水,村民们将遇险者背入家中,无奈地看着年过六旬的组长黄加堂老人,想想乡亲们的困境、听着遇险者家属的抽泣声、再看看满身湿透却没有能够去上学的孩子……,黄加堂沉默了良久,“修”一个斩钉截铁的字最后从老组长口中蹦出来。一阵欢呼雀跃之后,村民们沉默了,拿什么修?怎么修?修桥还是修路?黄加堂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测算过,从楠木湾到小溪边最近的路程4公里,就算我们投工已需要资金20万元,架一座简易的水泥桥需要10万元,再从小溪到道务公路的连接路3.2公里,要占其他村民组的土地,加征地费用大概需要30万元,我们楠木湾共78户、334口人,有大部分老人无法集资修路、修桥的费用,能够集资的只有286人,每家按人头计算,每人2100元,我们组本来经济就不好,这么大的费用怎么办。”听完老组长的话,村民们一下从高峰摔倒了谷底,大家都在窃窃私语,有怨天的、有怨命的、有无奈的……。“我先出,我家5口人,共10500元。”组长黄加堂满脸通红地说道,我们穷,就是因为我们路不通、教育跟不上,如果我们这一代都想着自己,那么下一代该怎么办?我去年挖煤找了4万元钱,乡亲如果实在没有,我可以借,大不了今年不修房子,等路修好了,我修房子的成本已降低了,如果到那时乡亲没钱还我,可以帮我修房子抵借款。老组长一席话,村民们纷纷参与集资,有的是嫁妆钱、有的是贷款、有的是养老金、有的是低保款、有的是棺材本、有的是打工寄回的工资……,东拼西凑,第一批启动资金35万元就集资起来了,鉴于有的家庭情况极为特殊,村民同意分成三批付款。三个月的时间,楠木湾村民自筹资金、自己投工投劳捐土地,7.2公里的乡村公路、一座简易的水泥板桥呈现在眼前,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黄加堂老人几乎没有睡一个囫囵觉,在等同村民的劳动之下,他还承担了材料保管看护、工程质量监管、炸材的采购工作,当工程结束,黄加堂老人在县医院整整治疗两个星期,由于年老体弱,加之疲劳过度,现在的黄加堂已有重度神经衰弱。2008年的春节,外出务工的村民返回家乡,骑着摩托车在水泥桥上流连忘返,不仅感慨“这条阻碍自己文化知识学习的溪流,今天我终于踩着你通过了”。看到这一幕,老组长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