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志愿者,温暖大美宜昌

时间:2013-08-28

评论0  转发  收藏  字号:T|T
来源:三峡晚报

     从邻里互助、扶贫济困,到各项公益活动、公共救助和城市管理,既有从身边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的举手之劳,也有劝导文明、保护环境、助学帮老等善心之举……在宜昌每天都有这样一群很普通的人,做着“自愿做的事”,让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出现在大街小巷,把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据统计,宜昌市现有注册青年志愿者13.4万人、志愿者服务站140个,已成为全市社会公益活动最大的社会团体。

解放路社区的志愿者在清捡花坛中的烟头.jpg

  昨天下午,解放路社区的志愿者在清捡花坛中的烟头。

  耐心劝导,倡议争做文明人

  “婆婆,您抱着小孩,我帮您拿东西吧!”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在东山大道与杨岔路交会处见到刘烈义时,他正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

  35岁的刘烈义在军干路经营一家快餐店,每年总会抽出几天时间参与志愿者活动。虽然头顶烈日的滋味不好受,但刘烈义觉得很有意义,乐此不疲。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他会上前搀扶过马路,看到闯红灯的市民,他总是微笑着劝导。“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心里特别开心。”刘烈义说,现在闯红灯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在宜昌,每天都有许多戴小红帽的志愿者走在街头巷尾,清除野广告、整治环境卫生、清理楼道杂物,劝导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倡导大家争做文明宜昌人。

  辅导功课,留守儿童更阳光

  昨天上午9时30分,宝塔河街办中南路社区“阳光家园”暑期班课堂上,记者看到,大学生志愿者赵奇志陪25个孩子观看励志视频短片。片子是赵奇志自己制作的,讲述她3年高中学习、生活的见闻。

  “阳光家园”暑期班的孩子们都是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农民工的子女,18岁的赵奇志是华中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暑假期间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与孩子们已相处1个多月。10岁的小依平说:“姐姐教我们做作业,还陪我们一起玩游戏,比在家里更开心。”

  “阳光家园”不仅满足了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同时,也让很多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学生有了一个进行社会实践,从事志愿活动的平台。目前,宜昌共建成留守儿童“阳光家园”122个,暑期集中关爱覆盖了28000余名留守儿童。先后有130名“知心姐姐”、213名持证心理咨询师、2000多名高校志愿者、3800多名 “爱心妈妈”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志愿服务,奉献中收获快乐

  谈起志愿服务的感受,万寿桥街办航运社区志愿者杜小平颇为自豪地说:“如果你没有当过志愿者,就永远体会不到奉献的快乐。看到社区环境变好,大家住得舒适,心里也有种成就感。”

  今年49岁的杜小平与街头巷尾的野广告较劲了9年,如今走在航运社区,很难再看到野广告,虽然现在贴野广告的少了,杜小平每隔一天仍会巡查一遍。从今年开始,杜小平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关爱社区孤寡老人上,帮老人跑跑腿、拉拉家常,然后再去巡查野广告,“看到老人脸上开心的笑容,心里的感动无法言喻。”


  在宜昌,每个社区里都有一个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们以社区为依托,一名青年志愿者或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以“一助一”或“多助一”的形式,为“老、弱、病、残、失学、下岗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活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志愿者们还与被服务者形成长期结对服务关系。今年以来,志愿者累计为8000多名社区弱势居民提供了帮助。

  志愿服务既“助人”,也“乐己”。近年来,志愿服务精神在宜昌深入人心,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从稚气未脱的“红领巾”到风华正茂的青年,从热心的居委会大妈到退休在家的老人,从普通职工到机关党员干部,从外来打工者到众多的市民群众……“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逐渐已成为宜昌的社会风尚。 

志愿者服务
分享到:
您看完本文后的心情:
中国社区网社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