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其外庙的所在地河北承德,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53个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先后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这一成绩的背后,有一群群为贫困山村的孩子送去知识,为孤寡老人、军烈属排忧解难,为社区群众进行义诊的志愿者演绎出的“大爱”感动。
爱心构起“大家庭”
隆化县碱房乡中心小学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因为离家远、缺少父母照顾而选择在学校寄宿,这些孩子过早体会到了孤独与艰辛。安利志愿者在学校建立了服务基地,长期为这些留守儿童服务。孩子们不再感到孤独、冰冷,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爱的种子播撒在心中。
承德三沟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辖区50多位孤寡老人买菜、购物,帮助老人做家务,陪老人过节,还不定期上门给老人们读书、读报,陪老人散步。
承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庆祥介绍,目前,承德建立了以文明单位为主体的直属志愿服务总队,下有服务队560支,人数17600多名,形成了“文明办主导、文明单位联动、规范高效”的志愿服务格局,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由“松散”向“正规”的转变。
善行凝聚“大能量”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以前我独自做,上班时带着工友做,以后带动社会做。”全国优秀志愿者、承钢工人鲍守坤说,只有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才有声势、成气候。在鲍守坤的影响和带动下,5000多人成了无偿献血志愿者。
“最初,是帮助别人的一种最质朴的愿望和善意,但是,爱会产生聚变效应,一个,两个,三个……随着献爱心人员的增加,释放出了排忧解难、扶危济困的‘大能量’。”爱心联盟组织发起人杨艳这样说。
这种“大爱”感染和会聚了各行各业的人。如今,承德注册志愿者已达到32万人,占城市人口的30.85%。实现了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全覆盖。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活跃在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环境保护、文化传播、爱心救助、文明引领、治安联防、应急救援、感受亲情等30多个领域,并实现了“年有主题、季有特色、月有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由“阶段性”转向“常态化”。(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梁世芳 冯翠昕)